输液袋作为临床治疗中医疗器械,其材质多为复合薄膜,常需经受穿刺给药、排气等操作。耐穿刺强度是衡量输液袋质量的核心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药液污染风险与患者用药安全。薄膜拉力试验机凭借精准的力学测试能力,成为输液袋耐穿刺强度检测的核心设备,为医疗耗材质量管控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设备工作原理
薄膜拉力试验机通过模拟输液袋实际使用中的穿刺场景,利用高精度力值传感器与位移控制系统,记录穿刺针穿透薄膜过程中的力值变化,最终输出最大穿刺力、穿刺位移等关键数据,以此量化输液袋的耐穿刺性能。
核心结构组成
机架:采用高强度钢材制造,保证测试过程中无变形,确保数据稳定性。
穿刺夹具:含固定输液袋的下夹具与安装穿刺针的上夹具,穿刺针需符合医用标准(如不锈钢材质、标准针尖角度)。
驱动系统:采用伺服电机驱动,实现匀速穿刺,保证测试过程的可控性与重复性。
数据采集系统:实时捕捉穿刺力与位移数据,自动生成测试曲线与报告,提升检测效率。
1. 测试前期准备
试样制备:从同一批次输液袋上截取至少 5 个规格为 100mm×100mm 的试样,确保试样无褶皱、划痕及破损。
环境校准:将测试环境温度控制在 23±2℃、相对湿度 50±5%,试样在此环境中放置至少 24 小时,消除温度应力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设备调试:校准试验机力值与位移精度,更换符合标准的穿刺针,确保夹具夹持牢固无打滑。
2. 测试操作步骤
试样安装:将试样平整固定于下夹具,确保试样中心与穿刺针轴线对齐,避免安装歪斜导致受力不均。
参数设置:设定穿刺速度为 100mm/min(符合 GB/T 10004-2008 标准要求),穿刺深度为超出薄膜厚度 5mm,确保穿透。
启动测试:启动试验机,穿刺针匀速下行穿透试样,系统自动记录穿刺过程中的最大力值与位移数据。
重复测试:对 5 个试样分别进行测试,剔除异常数据后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检测结果。
3. 测试后数据处理
数据筛选:排除因试样缺陷、安装误差导致的异常值,保证数据真实性。
结果判定:对比测试结果与行业标准(如药用复合膜耐穿刺强度应不低于 15N),判断输液袋是否合格。
报告生成:整理测试参数、原始数据、平均值及判定结果,形成标准化检测报告。

1. 试样特性
材质组成:输液袋复合膜的内层 PE 材质、外层 PET 材质的厚度与结合强度,直接影响耐穿刺性能。
试样状态:试样表面的划痕、气泡等缺陷会降低穿刺强度,需严格控制试样质量。
2. 设备参数
穿刺针规格:针尖角度(常用 30°、45°)、针尖半径会改变穿刺受力方式,需统一测试标准。
穿刺速度:速度过快易导致力值峰值偏高,过慢则可能出现数据滞后,需按标准设定匀速。
3. 环境条件
温度影响:低温会使薄膜材质变脆,降低耐穿刺强度;高温则可能导致材质软化,数据波动增大。
湿度影响:高湿度环境可能导致试样表面受潮,影响夹具夹持稳定性,进而干扰测试结果。
质量控制:制药企业通过定期抽检输液袋穿刺性能,确保批次一致性;
材料研发:指导新型复合膜配方设计,平衡柔韧性与抗穿刺性;
法规合规:满足NMPA、FDA等监管机构对药包材物理性能的强制要求;
临床安全:降低因包装破损导致的医疗事故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供应链管理:作为供应商准入和验收的重要技术指标。
薄膜拉力试验机通过标准化的输液袋耐穿刺强度测试,为输液袋这一关键医药包装材料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力学性能评价手段。随着医药包装法规日益严格和患者安全意识不断提升,精准、高效的穿刺性能检测不仅是质量控制的“守门员",更是推动药包材技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