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其活性成分,更与其包装系统的完整性密切相关。药包材(如塑料瓶、泡罩板、预灌封注射器、软袋输液等)一旦存在微小泄漏,将导致氧气、水分或微生物侵入,引发药品氧化、水解、染菌甚至失效,严重威胁患者安全。因此,密封性检测是药包材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之一。在众多检测方法中,负压法密封性测试仪因其操作简便、成本可控、适用性广,成为制药企业及包材供应商广泛采用的经典手段。本文将系统阐述其原理、标准依据、适用范围及实际应用价值。
负压法密封性测试,又称真空衰减法的简化形式或水中抽真空法,是一种通过在密闭容器外部施加负压(真空),观察样品是否产生连续气泡来判断其密封完整性的定性或半定量方法。
基本原理:
将待测药包材样品置于盛有水的密封测试 chamber(试验腔)中,启动真空泵抽取腔内空气,使腔体内部形成负压环境。若样品存在泄漏点,在内外压差作用下,内部气体将通过缺陷处逸出,在水中形成可见气泡;若无气泡产生,则初步判定为密封良好。
该方法依据的标准主要包括:
GB/T 15171-1994《软包装件密封性能试验方法》
YBB00222003-2015《包装材料密封性能测定法(负压法)》(中国药包材标准)
ASTM D3078《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Leaks in Flexible Packaging by Bubble Emission》
设备组成:
透明耐压测试腔:便于观察气泡;
真空泵与压力控制系统:可设定并维持目标真空度(通常为 -20 kPa 至 -90 kPa);
真空表或数字压力传感器:实时显示腔内负压值;
计时装置:控制保压时间(通常10–60秒);
安全防护罩(部分机型):防止玻璃瓶爆裂风险。
标准操作步骤:
向测试腔注入适量清水,水位需浸没样品;
将待测药包材(如铝塑泡罩、塑料瓶、复合膜袋)放入水中;
密封腔盖,设定目标真空度(如 -70 kPa)和保压时间(如 30 秒);
启动设备,抽真空并保持设定压力;
观察样品表面是否有连续、稳定的气泡冒出;
记录结果:有气泡 → 泄漏;无气泡 → 通过(需结合灵敏度评估)。

1. 口服固体制剂泡罩包装
铝塑或铝铝泡罩是片剂、胶囊最常见的包装形式。负压法可快速检出热封不良、冲切毛刺刺穿、铝箔针孔等缺陷。测试时整板放入,效率高,适合生产线抽检。
2. 塑料药瓶(HDPE/PP)
用于片剂、颗粒剂的塑料瓶,其瓶口与瓶盖之间的密封依赖于螺纹配合与密封垫。负压法可识别因旋盖扭矩不足、密封圈缺失或变形导致的泄漏。
3. 软袋类包装(如BFS吹灌封输液袋)
尽管软袋对负压敏感,易变形,但在适当真空度下(如 -30 kPa),仍可用于筛查焊缝开裂、管口密封不良等大漏缺陷。
4. 预灌封注射器、卡式瓶
虽以正压泄漏为主,但负压法可作为初筛手段,尤其适用于检测活塞滑动密封或尾部密封问题(需专用夹具固定)。
设定合理真空参数:根据包材材质和内容物特性调整负压值与时间,避免过度测试导致假阳性;
规范观察标准:明确“连续气泡"定义(如每秒≥1个),减少人为差异;
定期校准设备:确保真空表精度,验证真空保持能力;
结合阳性对照样:每次测试插入已知泄漏样品(如打孔对照),验证系统有效性;
记录可追溯:拍摄测试过程视频或照片,作为质量证据留存。
负压法密封性测试仪作为药包材密封质量控制的“基础防线",凭借其简便、经济、直观的特点,在制药行业持续发挥重要作用。尽管其灵敏度无法媲美无损检测技术,但在日常生产监控、供应商来料检验及法规符合性验证中,仍是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