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装的密封性直接关系到内容物的保质期、新鲜度及安全性。密封性测试仪通过模拟包装在实际储存、运输中的压力变化,检测包装是否出现泄漏、变形或破损,从而评估其密封完整性。在食品行业中,此类设备的应用不仅能预防微生物污染、氧化变质等问题,还能避免因包装失效导致的经济损失与品牌声誉风险。
国内标准
GB/T 10004-2008:明确要求预包装食品的密封性压力值不得低于57kPa,并规定扁平袋最小密封宽度≥10mm,折叠封袋折叠深度≥10mm,密封线宽度≥5mm。
GB/T 10440-2008:针对圆柱体复合罐等特定包装形式,提出密封性能的量化指标及检测方法。
国际标准
ASTM F1921:采用拉伸法测试密封强度,适用于软包装材料。
ASTM F1140:通过内部压力衰减法检测包装的气密性,广泛用于气调包装领域。
负压法测试(真空衰减法)
原理:将包装浸入水中,通过真空泵抽取密闭容器内空气,使包装内外形成压差,观察气泡产生或形变恢复情况。
步骤:
样品准备:将包装浸入真空室的水中。
抽真空:在30-60秒内将真空度调至预设值(如20kPa、50kPa或90kPa),并保持30秒。
观察与判定:若样品表面持续冒气泡或真空释放后无法恢复原状,则判定为密封不良。
正压法测试(压力递增法)
原理:向包装内充入气体并加压,监测压力变化或泄漏量,适用于高精度检测场景。
优势:可量化泄漏速率,支持爆破测试、蠕变测试等多模式分析。
微生物侵入法
原理:模拟微生物侵入路径,检测包装对微生物的阻隔性能。
应用:常用于无菌包装的验证,确保包装在保质期内无微生物侵入风险。
烘焙食品:检测面包、糕点等软包装的热封强度,防止因漏气导致的氧化变质。
液体食品:验证瓶装饮料、酱料包装的密封性,避免运输中泄漏污染。
无菌包装:如牛奶利乐包,需通过微生物侵入法确保无菌屏障的完整性。
全流程测试阶段
抽压阶段:模拟运输/储存低压环境,测试密封强度与材料耐受性。
保压阶段:恒压观察压力变化,检测材料老化或结构缺陷。
补气阶段:恢复常压后评估包装形变恢复能力,判断长期密封稳定性。
数据记录与分析
设备自动生成测试报告,包含压力曲线、泄漏点定位及量化结果。
结合统计过程控制(SPC)分析历史数据,优化生产工艺参数。
密封性测试仪通过科学严谨的检测方法与标准体系,为食品包装安全构建了技术防线。企业需结合产品特性选择适宜的检测方案,并持续优化工艺,才能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提升市场竞争力。